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7:00:43  浏览:81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潍政发〔201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12年4月9日召开的潍坊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二Ο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二条 市政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创新政府和廉洁政府。

  第三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 市政府组成人员和工作部门职责

  第五条 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

  第六条 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长、秘书长协助市长工作。常务副市长协助市长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市长因公出差或出国期间,由常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的全面工作。

  第七条 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八条 副市长、秘书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

  第九条 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安排处理市政府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协调落实市政府决定事项和市长交办事项。

  第十条 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市政府部门受市政府统一领导,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行使职责。

  市审计局在市长和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十一条 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范围的工作,主办部门要主动与协办部门协调,协办部门应积极配合。需向市政府汇报的事项,应先向分管副市长汇报;确需向市长汇报的,原则上应事先征求分管副市长的意见。

  第十二条 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领导班子对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第十三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十四条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方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扩大出口。

  第十五条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六条 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依法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第十七条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会公共事业改革,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第十八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十九条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草案)、年度计划、财政预决算(草案),市级社会管理事务、政府规章和重大政策规定、大型项目等重要决策事项,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条 市政府各部门提请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须经深入调查研究,或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为依据,并由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有关部门的,应经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涉及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的,应事先征求其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依据相关规定事先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并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建立市政府重要决策事项公示制度。市政府在作出重要决策前,应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修订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制定规范性文件,修改和废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起草制定各类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意见。制定或修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对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十四条 提请市政府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或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负责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制发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制登记号、统一公布制度。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制登记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无效,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

  第二十五条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按程序执法,保障程序公正。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市政府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政府法制部门具体组织,一般每季度举办一次。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依法行政情况并接受质询,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规范性文件;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每年要向市政府汇报依法行政情况。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加强同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各群众团体的联系,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第三十条 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三十一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认真及时处理群众通过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信箱反映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进行查处、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进一步完善基层评议部门制度。

  第七章 推进政务公开

  第三十三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依法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按规定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和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八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市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会议精神,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总结和部署市政府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四)讨论需要由市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市政府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召开扩大会议。

  第三十八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须组成人员超过半数参加时方能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会议精神,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研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二)听取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市政府部门关于重要工作情况的汇报;

  (三)研究需向省政府、市委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请示、汇报的重大事项;

  (四)讨论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五)研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财政预决算等;

  (六)制定市政府的工作计划、重大改革方案;

  (七)审议市政府令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

  (八)讨论确定市政府重大工作决策和重要项目的安排;

  (九)研究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市政府部门请示的重要事项;

  (十)讨论需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二次,根据需要可随时组织召开。会议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潍坊军分区及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各一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安排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议题中涉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内容的,可通知建议人、提案人列席会议。

  第三十九条 市长办公会议是一种议事形式,由市长、副市长组成,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协助副市长工作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列席。必要时请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交流重要工作情况;

  (二)研究处理需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研究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四十条 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副市长或市长、副市长委托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召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题会议内容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的,相关副市长可共同召集会议。专题会议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协调市政府领导分工职责范围内的专门问题;

  (二)协调解决分管部门之间存在意见分歧的问题;

  (三)研究协调需提交市政府集体研究决策的有关问题。

  市政府专题会议涉及资金、项目、机构编制安排的,要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第四十一条 提交市政府会议研究的事项,原则上会前应协调一致。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须由主办部门附协调说明,列明各方依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分管副市长(或协助其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分管副市长提出主导意见。会前未经协调的事项,一律不安排提交市政府会议讨论审议。

  第四十二条 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议题材料,须经协助副市长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审核把关,由分管副市长审签,经市政府秘书长审查后报市长确定。会议议题材料一般应于会前5个工作日前报送市政府办公室。

  第四十三条 市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要向市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和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市政府会议与会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出席会议。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要事先向市政府请假,明确代替出席会议人员,并对其充分授权。

  第四十四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根据会议主持人意见可以印发会议纪要。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由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市长或常务副市长签发。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受市长、副市长委托召开的市政府专题会议,会议纪要须由委托的市长或副市长审定同意后印发。

  第四十五条 市政府会议讨论决定事项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新闻报道稿须事先报经市政府秘书长或有关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审定,如有必要报市长审定。

  第四十六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的会务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

  第四十七条 以下全市性大型会议由市政府召开:

  (一)传达贯彻国务院、省政府重要会议精神,部署全市工作的会议;

  (二)由市政府授奖的综合表彰会议或非行业性特殊表彰会议;

  (三)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其他重要会议。

  第四十八条 市政府大型会议按会议内容、出席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会议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主持,副市长、秘书长和市政府部门、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参加,研究部署综合性重要工作;二类会议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部门、县市区政府和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参加,研究部署某一方面的重要工作。

  第四十九条 召开市政府一类会议,一般由市长、常务副市长提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因系重大紧急事项而来不及开会研究的,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确定。市政府部门、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提请召开市政府二类会议,应向市政府报送申请,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领导审批。

  第五十条 市政府一类会议的会务工作在市政府秘书长领导下,以市政府办公室为主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协助。二类会议由协助市政府领导工作的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协调,以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参照一类会议工作程序组织会务,市政府办公室予以协助。

  第五十一条 严格控制会议规模规格,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市政府部门召开的各类会议,一律只开到下一级政府对口部门,不请下一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能合并召开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提倡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

  第五十二条 上级单位通过市政府有关部门商洽在潍坊召开会议,有关部门须提前将有关情况报告市政府同意后方可答复和安排。

  第九章 公文审批

  第五十三条 向市政府报送公文,须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程序办理。公文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十四条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市政府各类公文的处理、承办工作,负责协助市政府领导审核或者组织起草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报市政府审批的公文,应当由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受理。向市政府报送需要审批的公文,除市政府领导直接交办和须直接报送的密级文件外,不得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个人,更不得多头主送、越级行文。市政府领导收到直接报送要求审批的公文,一般不先作批示,应由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审核、运转。市政府领导批示过的公文,交市政府办公室统一转办、处理。

  第五十五条 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由其主要负责人签发。可以报市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事项,不应报市政府审批。

  市政府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请示事项,凡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主办部门要事先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主动搞好协商。

  市政府部门内设机构需就相关事项进行请示时,一般应向主管部门请示;确需向市政府请示的,应由主管部门向市政府呈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不得直接向市政府报送公文。

  第五十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需要请示市政府的事项,应当提前做好调研和相关协调工作。市政府接办后,一般事项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特殊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回复。部门之间征求意见或会签公文时,除主办部门另有时限要求的以外,协办部门一般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第五十七条 上报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后根据市政府领导分工送请审批。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办理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后按程序送市政府领导签批。属市政府审批事项的,一般先由市政府秘书长或相关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提出批办建议,转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后,按程序送市政府领导签批。

  第五十八条 市政府领导审批公文,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应签署明确意见、姓名和日期。对一般报告性公文,阅后签署姓名和日期。报送市政府领导签批的公文,市政府领导和协助工作的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对公文内容进行把关。

  第五十九条 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上级决定、命令、行政法规、重要工作部署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提出贯彻实施意见;

  (二)须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市委、市人大报告和请示有关重大问题;

  (三)发布市政府决定,制定规范性文件,出台相关政策;

  (四)安排部署市政府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对市政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作出指示;

  (五)答复市政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报请市政府决定、解决的重大问题;

  (六)批转市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情况和意见。

  第六十条 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文稿审核和送审、送签。

  第六十一条 公文签发权限:

  (一)以市政府名义呈送省政府的请示、报告,以及涉及全市重大方针、政策的公文,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签发。

  (二)以市政府名义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市长签发。

  (三)市政府部门正职,行政、事业单位正县级干部任免公文,由市长签发。

  (四)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其他公文,由相关分管副市长签发;涉及面广或有意见分歧的公文,应报请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定签发。

  (五)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和属于例行批准手续的事项,需以市政府名义行文的,由市长或市长授权副市长、秘书长签发。

  (六)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报请分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第六十二条 严格控制公文规格和发文数量,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可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行文的不以市政府名义行文;可以市政府部门或几个部门联合行文的,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行文。下列事项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行文:

  (一)对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厅局下发的文件提出贯彻执行意见的;

  (二)属于市政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职权范围内事项的;

  (三)市政府领导的会议讲话;

  (四)照抄照搬、内容空泛的文稿。

  第六十三条 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一般应由主管部门代拟草稿。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主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

  第六十四条 市政府部门一般不得越级行文。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未经市政府批准,市政府部门不得直接向下级政府正式行文。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也不得要求下级政府向本部门报送公文。公文文稿内容涉及业务性、行业性较强的重要工作的,在报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后,可加“经市政府同意”字样由部门行文。

  第六十五条 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制发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通过政府专网将电子公文传输下发。

  第十章 重要决策督查

  第六十六条 对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抓好督查落实。

  第六十七条 对以下重要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一)《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

  (二)市政府重要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三)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内容涉及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文件、电报;

  (四)市政府要求的其他督查事项。

  第六十八条 重要决策督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立项督查。对需督查的决策事项,由市政府督查室及时形成督查通知(内容包括任务目标、承办单位、办理时限等),经市政府秘书长或分管督查工作的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同志审签后发出。

  (二)督促检查。市政府督查室通过现场、书面、电话、网络等形式,对市政府决策事项办理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报告情况。承办单位按要求向市政府督查室书面报告落实情况,由市政府督查室汇总后报市政府或相关领导。

  第六十九条 收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市委领导的批示件,市政府办公室要立即呈送市政府有关领导审阅,及时按领导批示意见组织办理,并按规定时限上报落实情况。

  第七十条 市政府领导批示件由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办理。督查室应于接办当天转承办单位,必要时直接组织办理。承办单位一般应在7日内反馈办理情况,并向市政府督查室书面报告落实情况,市政府督查室汇总后书面报告相关领导。批示件事项涉及两个(含)以上承办单位的,由主办单位牵头办理,协办单位积极配合。

  第七十一条 市政府领导在人民来信上的批示,由市政府督查室按批示要求运转办理,并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反馈结果和答复来信人。

  第七十二条 不宜公开的领导批示内容,须经批示人或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批准方可查阅。

  第十一章 工作作风纪律

  第七十三条 自觉维护市委的领导,重要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以下重大事项须向市委请示报告:

  (一)全市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市政府阶段性工作情况;

  (二)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政府的重大请示事项;

  (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措施;

  (四)重大建设项目;

  (五)需要市委组织协调的重大事项;

  (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七)须向市委报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十四条 加强以专题辅导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学习,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全局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带动各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七十五条 坚持重大决策调研制度。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到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应不少于2个月。

  第七十六条 市政府领导在市内进行考察调研和参加相关活动,要轻车简从,一律不搞边界迎送;市政府领导出访和到市外参加公务活动,要做到走时不送行、来时不迎接。

  第七十七条 邀请市政府领导参加内外事活动,一律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安排。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部门单位不得向市政府领导直接呈送请柬或邀请函。市政府领导同志接到请柬或邀请函,应交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办理。

  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部门邀请市政府领导参加重要活动,应填写《邀请市政府领导出席活动报告单》,提前5天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应按程序送市政府秘书长审示后,报市政府领导审定。

  第七十八条 除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的重要活动外,市政府领导原则上不参加剪彩、奠基、展览、颁奖等庆典和事务性、应酬性活动;不为商业性活动题词、题字;不为个人著作作序;不为部门、地方召开的会议发贺信、贺电。

  第七十九条 市政府外事部门负责承办市政府领导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出访,由分管副市长审核后呈市长审批;副县级负责同志因公出访,由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审批。

  不得安排同一部门、单位2位以上负责人同团出访,不得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地区),不得延长境外停留时间。一般不参加上级单位组团的出访活动。出国(境)招商引资和考察访问,要确有项目、确保成效。

  第八十条 认真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简化礼宾接待程序,合理确定礼遇规格。来潍领导、宾客,原则上由市政府对口部门负责陪同接待,确需副市长以上领导会见、会谈或宴请的,由对口部门提出意见,提前3天报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审批。

  第八十一条 需要市政府领导会见来潍进行参观考察、项目洽谈等活动的外国跨国集团负责人、著名企业家,由接待单位报市商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呈市政府领导审定。

  市政府领导会见来访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官方人员、重要知名人士及台胞、侨胞中的重要知名人士,分别由市政府外事、侨务和对台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呈市政府领导审定。

  第八十二条 对市政府领导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掌握,一般性的会议、活动、会见原则上不报道。

  第八十三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八十四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行;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讲话或文章,须事先征得市政府同意。

  第八十五条 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副市长、秘书长出差(出访)、休假,事前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外出的事由、时间、地点以及外出期间的联系方式,向市长请假。出差(出访)、休假返潍后,应向市长报告。市政府领导外出期间,实行工作补位制度。

  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离潍出差(出访)、休假,应至少提前2天向市政府请假,经市政府同意后方可外出,返潍后要及时销假。市政府办公室要随时掌握上述负责人的外出情况,及时向市长、副市长、秘书长报告。

  第八十六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增强服务观念,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履职,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办理,不得办理违规事项;要雷厉风行、热情服务,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收费管理条例

安徽省人大


安徽省收费管理条例
省人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收费的管理,保护合法收费,制止乱收费,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服务收费的管理。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对收费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省物价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收费管理工作;市(行署)、县(市)物价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收费管理工作。

第二章 行政性收费
第四条 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对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而收取的费用属行政性收费。
第五条 设立行政性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由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行政性收费标准,应按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开支,兼顾社会承受能力核定。
第七条 行政机关办理职责范围内的公务所需的费用,应从行政经费中开支。不得借口经费不足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也不得将正常的行政工作转移到所属事业单位而借机收费。

第三章 事业性收费
第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提供特定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属事业性收费。
第九条 设立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除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外,由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审批。重要的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事业性收费标准,应根据提供服务所需的合理费用和服务质量、数量核定。收费单位属全额预算管理的,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省人民政府规定实行有偿服务的项目外,不得收费;属差额预算管理的,本着“适当补差”的原则核定;属自收自支的,本着“合理开支,以收抵支”
的原则核定。
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不得向社会收费。

第四章 经营性服务收费
第十二条 经营单位、个人和个人合伙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提供经营性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属经营性服务收费。
第十三条 经营性服务收费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
第十四条 对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经营性服务收费,实行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其收费标准的制定、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实行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经营性服务收费标准,应按照合理成本(费用)、交纳税金、合理利润,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核定。
第十六条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经营性服务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实行目录管理。省物价主管部门编制全省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目录和重要的经营性服务收费管理目录,市(行署)、县(市)物价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经营性服务收费管理目录。各项收费目录均应定期公布,实行群众监督。
第十八条 转发经国务院或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批准的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有关收费文件,由省人民政府行文,或者由省业务主管部门与省物价、财政主管部门联合行文。
转发未经国务院或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批准的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有关收费文件,由省物价、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业务主管部门与省物价、财政主管部门联合行文。
非联合行文的,不得作为收费依据。
第十九条 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实行国家定价的经营性服务收费实行许可证制度。《安徽省收费许可证》由省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县级以上物价主管部门核发。收费单位要在经办场所和营业场所公布收费标准,实行亮证收费。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准以不要财政负担为由增加编外机构和人员,有特殊情况确需增设以收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单位,必须征得省物价、财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单位分立、合并、撤销、改变名称或者变动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的,必须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安徽省收费许可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原发证机关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理或答复。
第二十二条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或核准的票据。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经营性服务收费一律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非上述统一制发的票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第二十三条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按照资金性质分别纳入财政预算或预算外管理。收费单位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政纪律,严禁坐收坐支、挪用私分或私设“小金库”。
第二十四条 物价主管部门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年审制度。收费单位应如实提供成本、帐簿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上级人民政府或物价主管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有权予以纠正。
第二十六条 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收费,被收费单位和个人应及时足额缴纳。
凡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拒付和向物价主管部门检举揭发。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贯彻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检举、揭发违反本条例行为有功的单位或个人,由县以上物价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 下列行为属乱收费行为:
(一)越权批准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
(二)无《安徽省收费许可证及擅自收费的;
(三)不使用统一规定的票据或无票据而收费的;
(四)不按《安徽省收费许可证》的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不实施管理行为或不提供服务而收费的;
(六)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或注销《安徽省收费许可证》而继续收费的;
(七)不按规定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而收费的;
(八)其它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收费行为。
第三十条 有前条行为之一的,由物价主管部门根据情节给予下列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停止和纠正乱收费行为;
(三)责令将全部非法收费款退还被收费单位和个人,不能退还的由物价主管部门予以没收;
(四)对有乱收费行为单位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
(五)吊销其《安徽省收费许可征》;
(六)建议监察机关或有关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处罚,可以并处。罚没收入,由物价主管部门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一条 违反收费财务管理制度的,按有关财政审计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期间,原处罚决定照常执行。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
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对检举、揭发非法收费者进行打击报复的,由业务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物价、财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严格执法。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省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例相抵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1991年5月7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财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财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1995年10月30日,财政部

安全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及外交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驻外使领馆财务管理的规定》(国外职务工资及相关部分),结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财务管理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财务管理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及外交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驻外使领馆财务管理的规定》(国外职务工资及相关部分),结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代表机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实施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安全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贸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单位派驻国外的代表处、办事处、记者站(以下简称驻外代表处)。

二、公私费用划分
(一)下列费用由公家报销:
1.为个人起伙配备的冰箱、灶具,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区配备高压锅的费用;
2.办理驻在国驾驶执照的费用;
3.宿舍用空调机、电视机、热水器、床、桌、椅、衣柜、台灯、窗帘购置费;
4.置于公共场所的洗衣机的购置费;
5.开展集体文体活动所需的设备(高尔夫球具、滑雪板、钓鱼杆除外)购置费;
6.确因工作需要订购的公用图书、资料及报刊杂志。
(二)除以上明确规定由公家报销的费用外,其他费用均由个人自理,具体包括:
1.个人劳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太阳镜、拖鞋、毛巾、肥皂、洗衣粉、降温茶等开支;
2.夜餐、误餐开支;
3.宿舍内的录像机、收录机、闹钟购置费;
4.办理身份证、驾驶执照、护照和签证的照像费;
5.学习外语的一切费用;
6.租用礼服的费用;
7.办理国际驾驶执照的费用;
8.购置个人起伙所需的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箱、烧水壶、锅、碗、盆、盘、勺、刀、菜板等炊、餐具费用;
9.因私长途电话费、电传费、传真费、信件邮资;
10.行李托运、搬运费;
11.卧具、服装等洗涤费;
12.宿舍内的清洁卫生用品(包括卫生纸)、用具开支;
13.宿舍内的电熨斗、衣架、卧具(包括蚊帐、凉席等)购置费;
14.个人饮用矿泉水(包括各种瓶、罐装饮用水)开支;
15.个人参观游览、文化娱乐及其交通、门票、饮料费等;
16.个人支付的各种小费;
17.因私交通费、个人生活用水电燃料费、采购私人物品的运杂费和应由个人负担的医药费;
18.经代表处领导批准学习驾驶汽车和考车的费用,第一次全额报销;第一次考试不合格,第二次报销80%;再进行学习和考车的费用全部由个人负担;
19.其他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三、水电燃料费管理办法
(一)个人生活用的水、电、燃料费用全部自理。其范围包括:
水费:工作人员及其配偶日常生活用水、种菜用水费用,集体伙食应分摊的水费;
电费:工作人员及其配偶宿舍照明、制冷、取暖、做饭、家用电器电费,集体伙食应分摊的电费;
燃料费:工作人员及其配偶做饭、取暖用燃料油、燃气、煤费用,集体伙食应分摊的燃料费。
(二)对于宿舍已安装水表、电表、燃料表的代表处,水、电、燃料费可直接与驻在国有关部门结算,由个人自行交款;不能直接与驻在国结算的,由代表处按实际用量和价格收费。个人生活用的罐装燃气,自费购买。
宿舍相对集中并安装总计量表的,采取费用由住户分摊的办法:
1.电费按电灯、电器的数量及瓦数分摊。使用空调器的,按空调器的数量、瓦数和使用时间分摊;
2.水费和燃料费按人数分摊。
(三)对于办公室和宿舍在一起,办公室和个人生活用水、电、燃料如能区分开,应积极创造条件装表;目前不具备装表条件以及公私用量难以划清的,按以下办法计收水、电、燃料费:
1.水费按固定用量和当地实际价格计收。
每人每月水费收费标准=6吨(立方米)×每吨(立方米)水价格
2.电费根据工作人员宿舍使用电灯和电器情况计收,非常年使用的电器根据季节和实际使用情况按月计算费用。
(1)做饭炉灶用电每日单身按不低于1小时计算,夫妇按不低于1.5小时计算;
(2)照明用电每日1间房按不低于80瓦、2间房不低于120瓦、3间房不低于150瓦、3小时计算;
(3)夏季用空调(或电扇)每户每日按不低于3小时计算;
(4)冬季取暖每户每日按不低于3小时计算;
(5)冰箱每日按不低于8小时计算;
(6)电视机每日按不低于2小时计算;
(7)所有电器按实际功率计算;
3.燃料费按固定用量和当地实际价格计收。
每人每月燃料费收费标准=10(立方米)×每立方米燃料价格
4.集体伙食每人每月另加收水电燃料费5美元。
5.当地水电费按高、低峰价格计算无法确定实际单价的,可按上年度代表处开支总额和用量总数平均计算;在代表处不足全月的,按当月实际天数平均计算日收费标准,按工作人员实际在代表处天数计收费用;配偶随任、探亲期间在代表处居住的,水电燃料费按以上办法计收。
6.同一代表处既有按表用量交费,也有按上述办法计算收费的,若后者计算的收费标准低于前者的交费平均水平,则应按前者的平均交费标准收费。

四、因私用车管理办法
(一)工作人员因私用车自行解决,代表处原则上不提供个人因私用车。特殊情况或因当地公共交通条件所限,个人因私需使用代表处车辆的,须经领导批准,并按行驶里程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公里不得低于0.2美元。工作人员集体采购、集体郊游用车,每公里收费0.2美元。
(二)居住代表处人员上、下班交通原则上自理,确因当地公共交通不便,需使用代表处车辆的,应按车收费,按人分摊。原则上小车每辆、月20美元,小面包车每辆、月30美元。
(三)建立个人因私用车登记制度。个人因私用车必须按实际行驶里程填制“因私用车费用结算单”,用车人签字,每月集中收费。
(四)因私用车的存车费、过桥费、隧道费、高速公路费、罚款和小费等均由用车人负担。驾车发生责任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未经批准因私擅自动用公家车辆而发生交通事故或丢失车辆的,由个人负担全部的经济损失。

五、其他
(一)工作人员国外职务工资及津贴发放办法、医药费管理报销办法、集体办理私人物品采购费用分摊办法均比照外发〔1994〕20号《外交部、财政部颁发<关于驻外使领馆财务管理的规定>(国外职务工资及相关部分)等文件的通知》和外交部外发〔1995〕12号《关于驻外使领馆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二)各驻外代表处可比照外交部外财函〔1995〕10号印发的《驻外使领馆馆务基金管理办法》提取“馆务基金”。
(三)各驻外代表处必须严格公私划分,不得擅自扩大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不得发放规定以外的任何补贴、奖金和劳务费等,凡违反本规定的,将对负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个人水电燃料费、因私用车等收费是公私划分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财务检查的重点之一。各驻外代表处应严格按规定收回自1994年7月1日以来的各项费用。按规定向个人收取的费用须全额冲销相应的开支,并在决算中注明各项冲销金额。
(五)有关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和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六)本规定自1994年7月1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七)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